•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拄着拐杖寻“宝”23年 农家小院建起免费民俗馆
    2010-11-20 18:32:35 216
  • 收藏
  • 管理

    一座拥有170多年历史的老宅,在大院东边的四间屋子里,陈列着清末的酿酒工具,明清的织布机、纺线机、背篼、犁铧、票币、床上用品,以及民间石匠、篾匠、木工使用的工具等珍贵民俗文物,这里就是巴中市巴州区梓潼庙乡残疾老人彭红喜建立的家庭民俗博物馆。

    23年拄着拐杖四处寻“宝”

    今年73岁的彭红喜出生在巴州区梓潼庙乡八村二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彭红喜进入化成区供销社,种植棉花。39岁时,彭红喜在给棉花喷洒农药杀虫时,不幸中毒落下残疾。

    1987年,彭红喜在义务普查文物时,听说梓潼庙乡碧凤村村民陈加义挖到一副石斧。彭红喜赶到陈家时,正巧看到陈家小孩用挖出来的石斧砸核桃。彭红喜当即将石斧送到文物部门鉴定,竟发现石斧是新石器时代的,属国家三级文物。“那次文物普查让我感觉到很多遗落在民间的民俗文物都是有价值的,如果不及时发现收藏,它们将遭到破坏。”

    从1987年开始,彭红喜就拄着拐杖、提着一个大口袋,四处寻觅民俗文物。1990年3月,听说20公里外的碧凤村村民刘良兴家有一只木香炉,他三次上门购买,不慎被刘家的狗咬伤。深受感动的刘良兴主动把世代相传的木香炉赠给了他。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冬天,为收购一台同治年间的拉梭织布机,彭红喜踩着积雪,走了30公里山路把织布机背回家。2005年5月,听说南充有一顶古老的花轿,彭红喜连夜赶过去,走到仪陇一山坡时一脚踩空,滚下20多米高的山沟……

    民俗馆乡里乡亲免费参观

    23年来,彭红喜拄着拐杖走遍南充、达州、广元等市州,寻觅到民俗文物4000多件。除将珍贵的文物捐赠给当地文物部门外,彭红喜将寻觅到的普通民俗文物一件不少地运回家里。“为了收藏这些文物,我花掉了做生意赚来的10多万元积蓄,还欠了5万多元的债,家里猪牛都卖光了。”彭红喜说。“邻近的村民经常来看稀奇,看过的人都说好看。”彭红喜称。2005年8月,他干脆在大院里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供人们免费观赏。从1993年开始,老人又带着他的民俗文物藏品沿乡展览,吸引了很多人参观。不少人深受感动,纷纷捐赠出家中的民俗文物。

    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彭红喜收藏的这些民俗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形象地反映了大巴山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是研究和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最有力的实物佐证。“有人认为我收集民俗文物想发财,其实,23年来,我一件民俗文物都没卖。”彭红喜说,各地收藏爱好者纷纷上门求购,甚至有人出资10万元想收购他的清代手拉织布机,可都被他回绝了。

    随着年事渐高,收集、整理、保管自己的宝贝也日渐力不从心,彭红喜希望在有生之年为藏品找一个好的归宿。“跑不动了的时候,就把民俗博物馆全部捐赠给国家。”彭红喜透露,2008年,当他得知国家要建地震博物馆的消息后,当即挑选了6件与地震有关的民俗文物藏品通过巴中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北川县文管所。此外,他还向中国农业博物馆捐赠了6件民俗文物。



    上一页:仪陇县春节期间食品安全检查不休假 下一页:盗打电话充Q币 数十电信用户话费猛涨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