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仪陇县劳务开发基本情况
    2008-07-03 17:14:12 1400
  • 收藏
  • 管理

     

    仪陇县地处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是朱德元帅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辖71个乡镇,875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全县有劳动力资源50万人。现有耕地面积68.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按现有生产技术水平,每个劳动力负担1.5亩,全县需要农业劳动力21万人,还有剩余劳动力29万人,其中男性19万,女性10万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万人,拥有建筑安装特长18万人,具有特种养殖技能2万人,有熟练的服装、电子、机械加工、技能的 3万人。全县从事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商业、餐饮转移劳动力2余万人,全县尚有富余劳动力 20余万人。

      自八十年代以来,历届县委政府把劳务开发工作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重头戏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全县实现劳务输出2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3亿元,回引项目516个,回引资金7800万元,培训人数79800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452元的64%,被北京市确定为建筑劳务基地县,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四川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基地县,劳务输出工作连年获得省、市政府表彰。

      我县劳务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党政重视 机构健全 县上成立劳务输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劳务开发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信息联系、法律援助、政策服务等;乡镇相应成立了劳务开发服务站,由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农业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各村由村主任任信息联络员。县上成立了三家规模较大的劳务输出公司。县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研究劳务开发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外出人员集中地看望民工,并切实解决输出中的具体问题,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劳务开发体系。

      培训到位 素质提高 一是利用农民素质教育学校对农村劳动力不定期的培训达18万人;二是利用二十家专业培训学校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达15000人;三是短期的法规政策培训达50000人。全面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实现体力型向智力型、技术型转变,进一步提升劳务质效。

      龙头带动 基地联动 县政府充分发挥华昌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公司等龙头企业李永春、郑大清等龙头人物的带动作用,在北京、沈阳、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等29个大中城市建立起90多个劳务基地,形成以建筑、保安、保姆等劳务输出为主的劳务队伍,仅在首都北京从事建筑的仪陇民工就达5万余人。

      实施回引 二次创业 在积极抓好向外输出的同时,我县通过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浓郁的乡情,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近年来共回引834名务工人员,回引资金7亿元,参与家乡公益设施建设及兴办民营企业。客家人丁字桥镇打工仔郑大清经过多年创业,在积累数十亿资产的情况下,致富不忘乡亲,投资700万元为家乡修桥梁、建学校。

      搞好服务 提供保障 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分村、分社建档立卡,使调查统计制度化、资源管理动态化。努力完成农民工跨地区就业远程见工系统"乡乡通"工程,该系统涵盖了信息传递、远程面试、远程探亲、务工洽谈、网络培训、维权救助等内容,是国内第一条务工信息通道。建好仪陇劳务网站,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好县“民工救助中心”的载体作用,乡镇设立维权救助站,村设立维权救助点,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利用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本着自愿的原则,在重点乡镇试行集医疗、失业、养老、意外伤残为一体的“保险套餐”,从根本上解决外出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探索建立外出劳务人员风险救助金。

     

     



    上一页:养蚕当养娃 下一页:仪陇县劳务办简介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