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千人“客家宴”怀念那年朱老总回家乡
    2010-03-11 11:23:06 467
  • 收藏
  • 管理

    昨日,仪陇隆重举行“朱德同志回乡视察50周年”纪念活动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片说明

      图一:千人品尝客家宴

      图二:掌盘上菜,别有一番情趣

      图三:客家流水席,朱德儿媳吃得很香

      本报记者  陆待君  仪陇记者站  田越

      “麦苗儿青,菜花儿黄,朱德委员长回家乡……”3月10日,为纪念朱德回乡视察50周年,仪陇县特在朱德故居纪念园举行了“缅怀朱老总、讴歌大变化”系列纪念活动,朱德儿媳赵力平、外孙刘进、朱德家乡的父老乡亲及省市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共1500余人,品尝了风味独特的仪陇客家水席宴,以独特的方式缅怀朱老总的丰功伟绩,共同庆贺美好的日子。

      怀念亲人  朱德后人回到帅乡

      当日上午9时30分,朱德儿媳赵力平、外孙刘进等亲属在仪陇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来到马鞍镇朱德故居纪念园,沿着军功大道拾阶而上,在朱德同志汉白玉塑像前,赵力平敬献花篮后,默默地注视着朱德同志的汉白玉塑像,深情地三鞠躬,表达了无限怀念之情。

      纪念活动结束,参观完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的赵力平刚走出来,早已等候在大门外的乡亲们纷纷涌上前来,竞相与赵力平握手问好。赵力平看着纯朴的乡亲,一一握手,了解家乡最近的变化。这些年赵力平多次回到朱老总故乡,她说帅乡是一年一个大变化。赵力平鼓励乡亲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后,84岁高龄的赵力平步行来到朱德同志旧居。她深情地说,“早些年我已和家人一起回过马鞍,那时乡亲们确实苦啊!”赵力平说,是党的好政策带来了朱老总家乡的大变化,乡亲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

      深情回忆  那天我吃了顿饱饭

      1960年3月9日,正是大自然灾害时期,朱德委员长回到阔别52年的家乡――仪陇县马鞍镇,三天两夜时间里,朱德用客家话同乡亲们交谈,访贫问苦。

      “那一天,我终生难忘哦,托朱老总的福,我终于吃上一顿饱饭”,66岁的朱香礼住在马鞍镇琳琅村,和朱德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也是当年朱老总回乡视察的亲历者。当年,16岁的朱香礼是村里一名民兵,他站在村子里执勤,“看见朱德从车上下来,人群欢呼,我心都在跳”。那天晚上,执勤的朱香礼在公社食堂吃上生平第一顿饱饭:6两白米饭、1斤半红苕,唯一的炒菜就是甜菜。看到现在桌子上这么丰盛的菜品,朱香礼感叹日子过得幸福。

      “当年好多亲历者都不在了,一晃50年过去了,朱老总回家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啊!”在宴席现场,两张朱德回乡视察50周年的黑白照片被放大,放在舞台两侧。照片上,朱德委员长和家乡人民在一起畅谈。朱香礼揉了揉眼睛,摸着照片一个个辨认,“要是当时有现在的生活条件,肯定还有好多人活着。”

      千人坝坝宴  共同缅怀朱老总

      当日中午12时许,伴随着精彩的客家民俗表演,150桌“客家水席”次第开席。

      “按我们客家风俗,要敬大家6杯酒。”在一名客家司仪的主持下,仪陇县委书记杨建华代表全县30万客家人频频举杯,随着“客家水席”的开席,10多名穿着整齐服装的助手从临时搭建的厨房里走出来,男的用掌盘端菜,女的上菜,烧白、墩子肉等等,吃完一个,另一个才端上来。 据介绍,水席最初讲究八大碗,八小碗,因为是一道接着一道像流水一样不停地上,而且菜肴多为汤水装,故而得名水席,汤菜交替食用,让人感到肠胃舒适。

      “第一轮只能上100桌,坝子装不下了”,丁氏庄园院子里人声喧闹,敬酒的人只能见缝插针,猫着腰。台上是客家表演,台下是客家水席,庄园外麦苗青青、菜花儿黄,菜香扑鼻,笑语满堂。客家话,仪陇方言、普通话混杂在一起。赴宴的客家小姑娘和老爷爷还自用客家话演唱客家歌曲。

      “纪念朱老总回乡视察50周年,就是要展现帅乡50年巨变”,朱德故居管理局局长龙腾飞介绍,此次活动由管理局埋单,前来赴宴的主要是朱德老家的乡亲代表、县级各单位负责人,包括省内的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邓小平纪念馆、陈毅纪念馆、张澜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等都派员前来参加。



    上一页:仪陇马鞍镇红军街牌坊 昨日动工 下一页:川北第一庄---丁氏庄园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