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三十年巨变的观紫镇
    2009-08-04 19:10:15 706
  • 收藏
  • 管理

    美丽富饶的观紫镇,位于仪陇县金城镇西北角,幅员29.72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1个街道居委会,98个社;5046户,18049;其中:农业人口 15526 多人,场镇人口3318 多人,观紫工农业总产值9440万元,劳务输出收入 3921万元,同改革开放的1978年相比,翻了6番。

    观紫镇旧时是远近闻名的黄耆庙,据称:此地从前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先生,由于他济世民众,态度和蔼,行为端正,四里八方的民众都十分敬重他,死后为了永远纪念他,民众自发地为他修了一座小庙,像供奉,岁时祭祀,尊之为黄耆,而庙示得名流传至80年代。几经易更长,此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市场,下比一天热闹和繁荣起来,到了清代更名为“安乐里”出奇随着时代变迁和人气兴旺,很快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热闹场。古场镇?不积水,又挡不陈陈风力,街民一贫如洗,后经地理风水先生和学者堪鉴,特地建议:“应修高楼一座为屏障,始有发展途。”经四里八乡民众努力,自发筹资建成记戏楼一座,背西面东,可观远处紫气。高戏楼的后横扁额上书“东来大观”四字。后来,清代一县令视察此地,清晨起府出门,见初升的红日,映照街心,万紫千红,景气宜人。由此而得名为观紫。

     


    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在此设立过苏维埃政府。19501月建观紫乡;1958年改名新华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 ,更名为观紫乡;1992年变更为观紫镇。

     


    实行政社分开的前8年至1978年秋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庄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从此观紫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复苏了,千百年来,全镇人民在这块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打破了封闭传统农业的束缚,朝着蒸蒸日上的态势奋勇前进,取得了面貌一新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观紫镇党委、政府一届一届领导,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布置和中心工作,不断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一”的全体要求,“四句话”的奋斗目标任务,“五个坚持”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优势和特点,夯实“经营城镇,提升农村,实出党建,构建和谐的发展战略,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突出综合效益为出发点,抢抓农村劳动力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推进集镇建设、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观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新变化。

     


    2000年,观紫镇被列为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几年来,集镇建设迅猛发展。天干灰尘四处扬,雨天稀泥遍街淌的狭窄街道,现已建成宽敞明亮,全部硬化,夜晚60多盏明亮的路灯闪烁通宵,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定点定时运走。植行道村400多株,绿化面积250多平方米;在原来只有一华里的街道面积,而今建成1.5平方公里的热闹场镇,常住人口6000; 多人;大小商铺一个挨一个,热闹非凡,新建农贸、牲畜交易3处,面积360平米,商家荣华、交易火红,逢场天交易额均在810万元左右,生意十分火红。

     


    “想民众所需’急民众所急,办几件实事让老百姓看得见,我们心中就踏实了”。这是观紫镇历届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好宗旨。观紫镇地处于山梁上,一遇天旱和到了枯水季节,居民每天早晨45点钟就得早起床,急急忙忙到很远的地方去排队等水,场镇上的水价涨到2元一挑,为解决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就成了历届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在县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积极多方筹措,争取资金,用了较短时间就从15公里外的张公镇“仙水湖”清澈的湖水引入观紫镇供水站,从此不但永久结束了千百年来观紫居民缺水的困扰,还为附近两个村200多农民300多亩良田提供了方便用水。接着,又从5公里外的三蛟镇油神庙处引进安装起天燃气管道进入观紫镇居民家,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场镇居民煮饭烟薰火燎,既不卫生、又浪费时间,对生态环境大有影响的生活用火的历史。现在,居民煮饭、取暖都用着熊熊的天燃气,方便、快捷又卫生,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居民笑、居民乐。

     


    优美的宜居环境,吸引着乡下农民的向往。在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着于扩大集镇建设的规模。两年间,在旧场镇的东面,新建起1公里长的新街,让乡下先富起来的40多户农民,欢天喜地进入集镇建起40多栋漂亮的小楼房,有效地促进小城镇建设,也拓宽了城镇建设发展的新领域,带动繁荣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在全镇有个体经营工商户860家,注册资金178万元,不但每年为国家税收增加了丰厚的税源,还促进全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20052006年曾经连续两年被县委、政府授予“十强乡镇”的称号。小城镇建设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相继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到2007年底,新修水窖,蓄水池451口,整治石河堰9处,引水渠14公里,新建维修村社便道公路26公里,标准碎石村道公路30公里,兴乐、万众在全县率先开起了方便农民赶集的公交车。“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曾经的梦幻了。全镇5000多户农民,家家户户照上了明亮的电灯,有2137; 户农家建起了楼房,楼台磁砖嵌面,房前房后翠绿尽染,“取水不用扁担,拧开龙头进锅间”。有线电视,光揽网络,及时地向农户传输各类节目34套,快捷地为农户传递农业科技、法律等知识,有效益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农村农户已安装有线、无线电话5126部,手机13482; 部,真是换了人间。

     


    农业镇本着以现代农业为指导方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建设,就会取得丰硕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引导农民克服传统农业的模糊观念。即:养鸭、养鸡为的是家中油盐钱,树立有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的奋进思想,克服吃、穿、用都靠粮食、树立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的理念。围绕稳粮、增收、奔小康为目标,科学调整户业结构,以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为突破口,努力奋进,不断总结经验,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就。2004年全镇12村种植杂交稻制种面积4126亩,为种籽公司提供了65万公斤优良种品种,让农民得到401万元的实惠。扶持、培育养殖专业户48家,全镇共出售25万只,收入480万元,兴乐村唐银道养鸭专业是个残疾人,一次出售肉鸭680只,收入19681元,还专门请了本村原专业会计为他收钱算帐。生猪养殖户4621户,年出栏肥猪达1.8万头。金光村规模栽桑面积166亩,12.8万株,是全镇规模化养蚕的典型村,47户农民精心学习养种蚕技术,年养殖种蚕150余张,售种蚕茧5500多公斤,收入15万元左右,全村户户受益,农民从以前有名的衣食有悉,而变为现在户户都建起了漂亮的小楼房。2007年全镇养殖业、加工业收入3200万元,为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农业经济的支柱。随着农村改革开放,搞活和不断深化,我镇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在总体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遵照县委、政府的总要求,大力宣传政策,引导搞活项目,使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农民离土不离乡,不轻农、不弃农、用获得丰厚利润反哺农业,实实在在地为农业增后劲,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全镇民营经济870户,年收入9120万元,创税费918万元。民营经济所获得的利润,三分之一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修路、治水和公益事业。原政协委员、民营企业老板黎家驹,为万众村和三蛟镇仙山村合办的仙女山公园慷慨损资10多万元,改造了多年上公园崎岖的羊场小道,修建起整齐的石梯通天道,在公园山顶,还精心设置了各种花样别致的漂亮楼、阁、亭、台、石碑,并在其上面锈刻各种体态的诗、词、对联、浓郁的文化气息,瀚墨飘香、雄伟壮观;一路还栽植有许多枝叶茂盛的黄桷树,让四邻八乡的游人走在绿树成荫的林荫道上,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到现在,我镇有页岩砖厂1处,建筑队、运输业、酿造业、各种加工作坊、商业超市、饮食服务业等309家,从业人员816人。拥有固定资产519万元,凡是县城经营的各类各种大、中、小商品,观紫镇农民就可方便,就近购买到;农家拥有抽水机、脱粒机、磨面机、粉碎机等各种机械8000多台(套),平均每户家都拥有两件机械。拥有从观紫往返金城、新政的客运,货运业务汽车38辆,农用汽车26 辆,世世代代的农民结束了往返场镇靠肩挑背磨运送物资的艰难日子。

     


    农业经济是多方面的,是建设新农村推动器。农村劳务输出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观紫镇的强项。全镇从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劳务输出4600人左右,90%的是遍及全国各地,还有50多人到国外务工。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出光辉业绩。兴旺村在北京务工的罗新银从打工仔创业到建筑老板,不但自己挣到了钱,还带动了本村100多农民在自己的劳务公司务工,3年前还捐赠出6万元为本村修起3公里长的村道公路。万众村涂兴荣在外务工多年,回家探亲时,见家乡4公里长的村道公路烂不可言,便慷慨捐赠出72万元,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修起平坦合格的碎石公路5.2公里,现在还开通了公交车。同时全镇有178户乡下农民到金城镇、新县城、南充购置10-20万的新房居住,有 67户在北京、沈阳务工的农民,已陆续办理相关手续,举家迁移去落户生根。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教育党员发挥模范先锋作用,是强化党建,提升新农村干部建设的关建。全镇有农村党支部12个,机关支部9个。农村党员共有408名,其中:1978年至2007年入学的就有316名。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狠抓党支部建,狠抓党员的骨干先锋作用示范教育,从而带动了全镇的种养加工等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20多年来,历届党委举办农村党员培训班48期,培训在家党员4800人(次),为发展农村经济,提升新农村建设奠基了坚定基础。

     


    80年代初期,农村农民普遍存在着怕党在农村中的致富政策会变,成在着动摇不定的模糊思想。针对这些,我们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坚持责任制到户,大力发展种养、加工、多种经营等多方面的定位、落实。一方面着手培育种养、加工业方面的骨干140多户,利用每年庆祝建党节日,在入党同等条件下,吸收够条件入党的农民优先入党。接着,先后有97名致富农民优先加入党组织。老百姓说:“他们党员都不怕,我们普通农民还怕什么!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很快,党员带群众,致富一大片的氛围就在全镇生根开展结果。金光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率先在全村家户中狠抓责任制落实,调整户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蚕桑为龙头的多种经营为副业。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多种经营也生机蓬勃发展。为此,被县委授予“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小康示范村”等光荣称号。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仕义,带头致富,也连续四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南充市委第二、三届党代会代表。被推先为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仪陇县人大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先后评选出模范党员1200名,先进党支部184个,为建设新农村起到推动作用。科技兴民,教育强镇是提升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全镇村村有远程教育设施,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村干部,专业人员进行网上科技知识培训和现代多种信息传递。同时,对本镇内14所义务教育学校,多方争取、筹措资金,改造、增设了硬件、软件等教学设置,新修教室157间,新建校舍面积19600多平方米,让居住偏远早出晚归的小学生,在校吃有干净的食堂和热腾腾的饭菜,晚有明亮的教室上自习,睡有舒适的床铺晚安,家长满意,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上升,观紫小学多次被上级教育部门评为“教书育人的先进集体”。

     


    在新的时期,观紫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农”战略,找差距、添措施、以经营城镇、提升农村努力为建设新农村拼搏,奋力奔小康的目标,更上一层楼,让中心镇起到建设新农村的带头模范示范作用。

     

     



    上一页:仪陇“小作家”谭锦霞的毕业礼物 下一页:暑期“三下乡” 快乐并收获着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