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仪陇剪纸 从历史中走来
    2009-07-04 16:20:15 402
  • 收藏
  • 管理

    1.jpg

    仪陇县已有1500年的建县史,更有1500年的剪纸史。早在晋唐时期,仪陇的雕花剪纸就已经蔚然成风。
        在旧时仪陇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三剪两剪,轮廓对称、圆外秀中、动静和谐,一股农家气息扑面而来。炬兴乡青山村年届八旬的农民张素碧,徒手行剪,随心所欲,其作品与汉画像构图有神似之处,多次参加全国剪纸大展并被多家省级博物馆收藏。在南充市首届旅游博览会上,张老太一把剪刀如行云流水,引来观者如云。
         仪陇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 “吉祥如意图”、“翎毛花卉图”、“神话传说故事图”、“历史英雄人物图”、“现实生活图”等。丰富的民俗民事,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举凡岁时节令、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会在剪纸中得到反映。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陪送的嫁妆上用 《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大型剪纸覆盖,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据《仪陇县志》载,早在民国初期,剪纸就已进入了市场,剪纸职业艺人林世植的作品,“丰满、精巧、秀雅,畅销顺庆府属各县”。新中国成立后,仪陇剪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创新,在原有的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刻剪法基础上,又发展了双手撕纸法和火烧烫绘法。前者全凭一双灵巧的手,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印记与意象作为创作素材撕成作品;后者是国家一级书法家、民间工艺美术家何作霖首创的一种特殊技法,他是将剪、刻、钻、刺、撕、烧、烫等多种技法统一起来,利用特制的烧烫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剪纸方法。

           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仪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称号。



    上一页:幸福生活大家唱 下一页:放好电影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