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四川仪陇县:多措并举 助农增收
    2009-06-18 12:30:40 276
  • 收藏
  • 管理

     

    四川仪陇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多措并举,着力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增收的能力和水平。

      推行“支部+协会”推动模式。按照“建协会、带农户、促发展”的思路,坚持“地域相近、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在獭兔、水果、蔬菜等相关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规模生产基地以及产业链薄弱环节、经营管理空白点、农民需要服务的项目上,按照“生产基地+支部+协会”、“营销组织+支部+协会”、“专业市场+支部+协会”、“龙头企业+支部+协会”、“民营公司+支部+协会”等模式,建立“支部+协会”253个;按“党小组+产业大户”、“党小组+业主”、“党小组+经纪人”等模式设置党小组 3812个,打破了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旧有模式。三蛟镇昆山村支部顺应群众意愿,组建起发展协会,用国家扶持资金撬动民间资金,坚持瞄准贫困群众,对民主评定的贫困户实行赠股,对一般户实行配股,对富裕户实行购股,筹集发展基金近10万元,解决了群众发展生产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其做法受到国家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推行业主大户带动模式。仪陇县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宽松环境,大力支持辖区内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的发展,千方百计引进了四川七环猪种养殖有限公司、哈哥兔业有限公司等知名龙头企业落户,培育了绿原兔业、瑞成畜产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本地龙头企业。在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的带动下,全县逐步形成了百里水果长廊、15万亩“大山米”基地、5万亩草本药材生产基地、100万头优质生猪产业带、年出栏300万只的优质獭兔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乡有重点、村有特色、户有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群众增收致富的支点。

      推行“临时支部+务工人员”引导模式。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建立了临时党支部35个,选任了支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系统党委落实专人负责与他们联系,支部积极发挥作用先后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寻求务工信息4500多条,帮助落实工作岗位2800个、帮助维护合法权利40多起,涉及金额20多万元。临时支部作用的发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推动了全县劳务经济的稳步发展。今年,1至4月,全县成功输出劳务人员达26.3万人,创造劳务收入5.4亿元。

      推行“结对帮扶”联动模式。实行“1+1”、“1+2”、“1+3” (一般干部帮1户、科级干部帮2户、县级干部帮3户)的干群结对帮扶制度,大力推行“党员干部+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模式,近千名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一对一结穷亲,为帮扶对象提供“六个一”服务(制定一个脱贫解困计划,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培养一名致富骨干,落实一笔脱贫解困启动资金,帮助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帮助启动一个致富项目),建立党员示范服务基地,培育党员经纪人,成立“党员互助发展基金”,引导致富党员利用自身在人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充分拓宽协作领域,带头帮扶贫困党员和贫困户,加快共同致富的进程。今年以来,全县通过结对帮扶模式,共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3000多条,送致富项目近1000个,规划产业100余个,提供帮扶资金220万元,送农用物资100多吨,帮办实事2100多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冉兵 郭超)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