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统筹城乡发展走南充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3-09-07 11:28:30 589
  • 收藏
  • 管理
      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以中小城市为纽带,以重点镇为支撑,着力构建“1+3+6+N”的城镇体系,是南充市2013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脉络。 

      2012年,南充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5亿元,全市城镇新增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9.3%。城镇规划水平不断提升,完成南充现代物流园控制性详规编制和新材料产业园河西片区、兰渝铁路南充火车北站站前片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修编,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100%。南部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准。45个小城镇完成镇域总体规划编制。 

      今年以来,南充市坚持‘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强区域规划协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中心城区按照“优化旧城、激活新区、拓展新城、连接三区、扮靓出口”总体思路,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县城规模扩张和功能完善,加快建设阆中七江新区、南部行政新区、西充北部新城、仪陇城东片区、营山北部新城、蓬安凤凰新城等一批城市新区,着力打造一批重点镇和新农村综合体,逐步形成多点多极的城乡空间布局。 

      《南充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南充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依托嘉陵江、南广(元)高速、兰渝铁路、达成铁路、沪蓉高速成南段等发展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城市,阆中、南部为次级城市,其它县城为节点城市的规模等级有序、空间结构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一个市域中心,一条嘉陵江特色文化经济带,三条城镇发展轴线,构成了全市城镇体系“一心一带三轴”的空间分布图。 

      强化南充中心城区核心地位,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渝经济区北部和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综合承载功能,形成区域产业集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使之成为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龙头和主体。 

      打造嘉陵江特色文化经济带。沿嘉陵江干流分布的阆中、南部、仪陇、蓬安四县(市)和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工业化水平较高,旅游资源丰富,既是市域最主要的城镇发展带,也是贯穿市域南北的经济带,开发潜力巨大。加快沿江旅游开发,打造嘉陵江黄金水道,统筹搞好沿江城镇建设,构筑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地域。 

      形成三条城镇发展轴线。一是达成城镇发展轴,依托中心城区、蓬安、营山,沿达成铁路、沪蓉高速成南段、南大梁高速,串联沿线产业点,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机械等产业,加强与成渝联动、对接,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二是兰渝城镇发展轴,依托阆中、南部、西充和南充中心城区,沿兰渝铁路、南广(元)高速公路和国道212线,强化与重庆、兰州和西安的联系。三是成巴城镇发展轴,依托规划的成巴高速,以槐树、李桥、新政、金城镇为支点,连接成都、三台、巴中,形成市域新兴的发展轴线,拓展沿线城镇空间。 

      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由9个主要城市片区构成‘三城’。9个主要城市片区分别为:拥江主城区包括顺庆旧城片区、高坪江东片区、白土坝—燕儿窝片区、都尉—西兴片区、青莲—老君片区,共约80平方公里;北部新城区由潆溪—荆溪片区和小龙—龙门片区构成,共约58平方公里;南部产业新城区由文峰片区和河西片区构成,共约23平方公里。 

      综合考虑南充市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47%。在经济发展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城镇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明城镇创建全面步入良性循环。力争到2017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0%以上。 

      “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提升城镇质量方面,由过去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文化内涵品质为中心。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在南充‘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方案中,南充将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发展次级城市。近中期重点建设南充中心城区,突出建设阆中、南部两个次级城市。中心城区要抓住成渝经济区规划将其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城市环境,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使其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和川东北区域城市群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积极发展蓬安、营山、仪陇、西充4个县城,(紧转2版) 

      拉动县域经济发展。适时撤并镇域面积小、人口少、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的乡镇,重点发展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明显的中心镇,带动周边镇,推动小城镇健康发展。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纵深推进,居于城市和新农村社区之间的小城镇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各地纷纷探索小城镇建设新思路,把小城镇打造成县区副中心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了各界共识。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规划更应该立足本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当地传统、习惯和风格,尊重城乡发展客观规律,注入现代生活元素。小城镇建设要尤其注重特质化,不同城镇之间必须有不同发展规模和特色品位,有的要拓展规模空间,有的要逐步萎缩,甚至成为一个新村聚居点,但都要充分彰显各自个性特质和文化品位。坚持走产业化、社区化之路,依托区域农业产业培育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工业产业和商贸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防止盲目规划建设新村综合体和聚居点,致使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成为与城市化互不相干的“空壳村”。要在小城镇类型各样、特征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上下功夫、做文章,达到“一户一个景,一片一幅画、一镇一座城”的景观,真正彰显南充本地特色。


    上一页:仪陇县市场监管局把牢“三道关”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下一页:县委中心学习组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