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徒步红色仪陇 探寻户外之旅(二)
    2011-08-25 12:14:42 517
  • 收藏
  • 管理

        行走第一天(下篇)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现在念叨着这些,真的还能莫名生出一股前进的勇气。

        幸运的是下山路上碰到了一个在巴南高速公路打工的大嗓子本地人回家,一听我们的去向,就喊我们赶快随他前进,原来我们正在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并热情地邀请我们就地宿营。一看时间还早,我们就顺着他所指的方向向先锋场开拔。这一路还挺顺当,只是小刘的背包拉链开了,只有抱着扛着走路,最后到了场镇才买到绳子五花大绑地捆将起来,继续边问路边开进。沿街居民们哪里见过这些“包客”哟,都在问这问那,说怎么不搭车呀?说是搞户外运动,旅游开发,专门走路,有的人似懂非懂,一太婆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呐,干劲大哟!有的村民会很热心地停下脚步,为我们详细画出当地抄小道的指路图。

        走到刘家店,我们直接钻进草木茂盛的山路,这里大概叫傅山,这段山路还较好走,只是天迅速黑下来,雨也来凑热闹,大家准备尽快宿营,只是黑灯瞎火还不好找人家,身上的背包越来越重,笔者一直在心里默念着坚持,一定要坚持到老木场。我和欣雨一直说,我们路运好,会有好运的,会找到好人家的,要不就只有露营了。走完山路,终于见到昏黄的灯火,农家都在生火做饭了。这时候感觉有家真好啊!

        过去一打探,并说明来意,表明身份,别人家已经在做饭了,还好曹大爷一家热情地收留了我们。我们喊宰一只土鸡来炖,老大娘说下年还要接媳妇,是为那时候喂起的。我们忙说,那算了,我们煮火锅,看有什么吃什么。最后我们拿出了所有路餐和便当,由空包包亲自掌勺,煎油、下火锅料、切火腿肠,还有丝瓜,那味道,不摆了,老人家还为我们准备了苦瓜炒肉、辣子腊肉等,又压了一锅干饭,最后我们只把丝瓜稀饭吃得差不多了,干饭只有空包包吼了两碗。喝的是白酒,两杯下肚,感觉浑身的酸痛缓解了许多。是啊,醉人的不是酒,而是曹家人的心意,是仪陇人的淳朴和好客。在灶屋,笔者给正在炒菜的郑姓大娘照相,她谦虚说:我炒的没有我媳妇炒的好吃。笔者赶忙说:莫来头,你煮熟了就行了,我们肚子饿了什么都吃。只是曹大爷偶感风寒,未能喊到一起喝酒。

        “饭场就是战场,筷子就是钢枪;稀饭是稀,干饭是干,这稀饭没有干饭香;想吃瘦肉、想吃肥肉、想吃回锅肉,还有番茄鸡蛋汤!”唱起驴友歌,大家笑呵呵。

        大家洗漱完毕,还洗上了热水澡,已经是深夜,农家人基本都睡了,漆黑的夜晚到处天籁齐鸣,空气是格外的清新,似乎可以听到稻穗拔节的声音。空包包和小刘把帐篷搭在门面房里,欣雨随曹家媳妇黄女士和5个月大的千金在2楼休息。笔者睡在门房侧室,竹篾席子躺在上面凉悠悠的,感觉妙极了。此时,想到了什么?二郎山上那失明的老者,这么远才有人家,门口蒿草满地,一个从土墙挖凿的窗口,怎么生活?这么多年他是怎么过来的?还有热心的村民,没有他们,我们初到此地会多么盲目。想到了家人,你们一定在为我们担心,但是世上还是好人多。想到了此行的意义,窗外更深露重,我们翻山越岭如此远足,会有什么效果?想到了明日的旅途,还有什么艰难险阻,如何走完全程。但决不后退,永不言弃,这种必胜的信念在有力地支撑。

        今日行走达10小时,路程近30公里,山路较多,每人负重30-50斤左右。由于大雨难行,急于赶路,拍摄照片极为不易,特别是小刘挥刀开路的场景未能拍到,当时大雨如注,到处枝蔓藤萝,牵扯钩挂,所以很是遗憾。

        乡村农家的这个夜晚,这一天,也许我们会纪念一辈子。后来才知道,这里是老木乡民生村,一个风光无限好、人情浓似酒的村落。



    上一页:徒步红色仪陇 探寻户外之旅(三) 下一页:徒步红色仪陇 探寻户外之旅(一)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