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阳忠贵:一生收藏红色文物
    2010-01-18 09:26:41 350
  • 收藏
  • 管理

     

       仪陇县双胜镇荣光村,村道公路边,一幢漂亮的二层小楼,一位退休老人在自己大儿子家中办起了“中国民间红色展”,5个展室吸引了一队又一队的中小学生和当地百姓前来参观。展览从元旦对外免费开放以来,这座小楼每天都有参观者前来。

      1月16日,笔者来到荣光村的这个“很有个性”的展览馆,见到了展览的主办者阳忠贵,70岁的阳老第一句话就是:“举办红色展,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历史,教育下一代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他说,“已有近2000人前来参观展览,接受了教育。”

      为搞收藏花光钱财

      阳忠贵1980年在原仪陇二道丝绸厂当了3年厂长,1998年退休。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收藏红色文物时,他说,“仪陇是朱德和张思德的家乡,红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从1960年参加工作开始,就想通过收集一些红色文化方面的书籍图片,用来教育后人,让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洗礼。”

      阳忠贵告诉笔者,为了收藏,从1980年后,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皮鞋是别人送的,手表是儿子买的,昨年才买了一台半自动洗衣机,至今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直在复兴镇租房住。他满脸愧疚地说:“搞了一辈子收藏,在经济上没有给孩子们任何帮助,逢年过节时,儿女还要给我拿钱,儿女喊了我很多次,真的不好意思去和他们住。”

      他老伴曹怀珍说:“我就喜欢老头子搞收藏,所以就跟定他了,我们去赶场,最多就买点干笋子回来当菜吃,我们的钱都拿去搞收藏了,现在要是赶场的话,我总是陪他到书店或旧书摊上去转悠,一旦赶场不和他去旧书摊,还感觉不习惯了。”

      笔者随手拿起一本画册――《朱德同志光辉战斗一生》,看看封底,价格1.50元,对阳老说:说说这本画册的来历吧。阳老如数家珍:“这是1982年到重庆永川县我兄弟家去,在县城一个书摊上发现的,花了30元买的,已出版30多年,我珍藏了20多年。”阳老当时的月工资才40多元,一下拿了月工资的一大半买了这本画册。据阳老介绍,他花费了10多万元来搞收藏,现在藏书有2000多册,图片1000多张,民间工艺品100多件,他认为自己藏品中最珍贵的是乾隆年间的圣旨。

      酷爱收藏红色文物

      据阳忠贵的弟弟阳忠儒介绍,他哥哥从小就喜欢收藏一些物品,一旦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会拿回家中。

      阳忠贵回忆:那是1961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得到了名为“朱老总和少先队员在一起”的照片后,便爱不释手。此后,他便开始收藏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资料、物品,40多年从未间断过。

      踏进“中国民间红色展”的展室,只见一楼的5间房子被书画和“文物”挤得满满的。在第四展室里,是以“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主题的图片展,笔者认真数了一下,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的图片共计64张。由于朱德是仪陇人,阳忠贵收藏的与朱德有关的物品也非常多。阳老还收集了一些报纸,最早的是1953年8月1日的《人民日报》。

      正带领学生来参观的双胜镇小学校长王明星告诉笔者,他刚刚听说阳忠贵在村上办了红色展,因为这地方比较狭窄,只能陆续组织学生前来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看中的东西没钱买,眼泪汪汪

      当笔者问阳老,在收藏中遇到过什么痛苦的事情没有,他说,最大的痛苦就是看到心爱的东西而没有钱去买。

      记得那是1999年8月,他到成都幺儿子家去耍,在五块石的地摊上看见一个肥料口袋,上面印有毛主席语录,他看见后,就爱不释手,问摊主要多少钱,当时要价10元,而他兜里只有6元钱,跟摊主讨价还价后,摊主就是不少钱,他就找了一个公用电话给儿子打电话,但是儿子因为有事赶不过来,这真的急坏了他,最后看见另外一个人以15元的价格买下,他只能眼泪汪汪地看着别人拿走了。

      2005年3月,他和老伴到成都去耍,在梁家巷的地摊上,看见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就很想买下来,摊主要价60元,而他身上只有40元,当时又借不到钱,只好放弃了。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阳老拉着笔者的手说:“我将毕生的心血都花在了收藏红色文物上,已有那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和图片,就是想教育下一代,不仅在村上展出,还想在全县巡回展出,从而教育更多的年轻人。”



    上一页:青春如歌,洒向山村都是爱 下一页:56根民族团结柱有望永久矗立天安门广场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