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马鞍: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镇
    2009-06-08 07:42:17 455
  • 收藏
  • 管理

    5.jpg

        6月3日一大早,仪陇县马鞍镇居民何桂蓉在打开自家副食品店的卷帘门之前,首先把门前的卫生清扫了一遍,对于这样的习惯,何桂蓉已经坚持了3年多时间。
      “马鞍是朱总司令的故乡,作为朱德故乡人,不仅要维护场镇形象,更要做一个文明人。”如今马鞍镇的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与何桂蓉一样,常年在马鞍场上居住的2万多居民形成了一个共识:借助旅游开发,提升场镇形象,扩大马鞍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美人居环境聚集商机人气
      “过去马鞍镇大小街道上,场镇居民的房前屋后到处都堆满了垃圾,那个景象不忍目睹呀!”对于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马鞍镇永兴社区党支书雷通光深有感触。
      “在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精两心’,力争把马鞍镇打造成川东北红色旅游精品镇,仪陇县东部区域经济中心,巴中、平昌、仪陇三县交汇地商贸中心,让马鞍镇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红色旅游名片。”马鞍镇党委书记田景耀告诉笔者,在全县召开城乡环境整治动员会后,该镇迅速启动了城乡清洁、容貌整治、环境改造及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作为全省首批重点小集镇建设试点镇,马鞍镇近年来快速发展,场镇从两条街扩展到10多条街,场镇面积也从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2平方公里,学校4所,居民达2万多人。今年,该镇投入10万余元铺装破损人行道2000平方米、补植行道树350株,在场镇新增果皮箱30个、垃圾池20处、新建和改造公厕4个。成立了环卫所,落实22名保洁人员负责街道、人行道保洁。同时,投资120万元,将建成一个占地30亩、日处理垃圾10吨的全封闭垃圾填埋场。
      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了马鞍对人口和资本的吸纳力。特别是县城搬迁至新政后,马鞍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凸显,辐射带动了周边30多个乡镇人口达60余万人。“前几年,一个农贸市场就基本能满足,现在两个农贸市场还显得拥挤,来这里送子女读书、做生意、定居的人越来越多。”马鞍镇文琳社区党支书许世军说。
    客家民俗平添古镇风韵
      葱茏滴翠的朱德故居纪念园,阳光照耀。在满怀深情缅怀朱老总丰功伟绩的同时,走进那气势宏大的丁氏庄园,体验客家风情、观看民俗表演,更多一份闲情。“欢迎来朱德故里游玩,花上10元钱,保证你玩开心,耍舒服。”丁氏庄园管理人员笑着说。
      2006年,朱德故里――琳琅山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后,马鞍镇借助旅游开发,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进程中,将眼光盯住了客家文化,通过招商引资在马鞍镇建设一条长400米的客家民俗街。
      6月3日下午4时,在建设工地上,施工负责人涂强正冒着烈日指挥着工人们疏通水系、平整路基。据涂强介绍,正在修建的客家民俗街占地38.36亩,总投资6000多万元,由旅游开发经营用房、仿古建筑、光亮工程、景观建筑物等组成,还原客家风格,仿照古建筑修建3个牌坊,31幢建筑群,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将配合景区建设,展示客家文化、客家民俗风情,开发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目前,整个工程主体建设已全面完工。
      “乘着旅游开发的春风,今后的马鞍前景充满阳光。”马鞍镇镇长吴疆告诉笔者,“正在建设中的客家民俗街如今已吸引了10多位北京人前来购买门面。后期将注重快速度、高质量地做好客家民俗街的街面铺装,景观打造,力争今年10月1日全面开街。”据了解,建成后的客家民俗街,设计科学、风貌完美、品位高雅、客家风情浓厚,它不仅是马鞍未来繁华的商贸街,而且是联系客家情谊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客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为古镇建筑增加一抹亮色。
    老街保护对接红色旅游
      来到正在打造的马鞍镇老街,居民童文第的老屋里里外外已是焕然一新,他将利用打造好老屋开办农家乐和旅馆,接待前来旅游的客人。据负责老街打造的马鞍镇人武部部长陆华明介绍,老街打造采取修旧如旧,将恢复原客家古式建筑风貌,首家打造的童文第一家将在15日内完成。
      马鞍镇依托朱德总司令的故乡、红色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龙岗气田开发带来的商机人气,以及南(充)巴(中)高速公路修建提供的便利交通等优势,以老街和客家民俗街为载体,着眼朱家皮蛋、丁缸酒和特色咸菜等旅游产品开发。该镇席庵村九组村民邬泽敏,长期制作特色咸菜,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实现年收入5万多元。透过四处火热的建设现场和强劲的旅游开发态势,把马鞍建设成为川东北旅游精品镇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上一页:精心打造客家民俗街 下一页:乡村旅游年 5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任你选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