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马鞍镇打造川东北红色旅游第一镇
    2009-05-09 16:37:22 460
  • 收藏
  • 管理

     

    整洁的街道、清闲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这是记者昨日实地踏访仪陇县马鞍镇后留下的深刻印象。马鞍镇党委书记田景耀告诉记者:“在此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精两心’,力争把马鞍镇打造成川东北红色旅游第一镇,仪陇县东部区域经济中心,巴中、平昌、仪陇三县交汇地商贸中心,让马鞍镇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红色旅游名片。”

        启动四大工程  全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马鞍位于仪陇县东部,距离县城5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3.3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327人。县城搬迁至新政后,马鞍的政治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凸显,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城镇功能完善,辐射带动了周边30多个乡镇人口达60余万人,是仪陇三角经济的重要一极。“县委、政府城乡环境整治动员会后,我们迅速行动,快速推进,启动了城乡清洁工程、城乡容貌整治工程、城乡环境改造工程及居(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马鞍镇党委书记田景耀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环境治理工作开展得好坏关系到“民生”和人民的健康,关系到马鞍形象。为了将这四大工程做好做实,镇上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驻镇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各村(居)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体系,为马鞍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根据马鞍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工作范筹、时间、目标、步骤。此外,分解任务,责任到人。遵循“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原则,镇上实行了责任划分,明确了岗位职责。七个党委成员每人包一条街道和3至5个村、对该路段(片区)的环境整治负总责,驻镇单位、政府机关干部和村支书为具体责任人,具体负责清扫保洁、经营秩序、车辆停放秩序和村容村貌环境的整治。

    发挥宣传优势  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要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全民参与,让每个人都是环境治理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镇人武部部长陆发铭介绍说,“为了切实做到人人知道环境治理、人人主动参与环境治理,我们一是充分利用会议、宣传专栏、流动宣传车、发放传单,广播电视讲话、书写标语广告、悬挂横幅、表演文艺节目、千人踏街、义务大扫除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家喻户晓,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城乡村(居)民卫生健康教育、社区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文明卫生意识,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习惯,形成了个个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的良好风气。”

        建管并举  马鞍镇变化日新月异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只是扫好垃圾,打扫一下卫生,牵涉很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搞好宣传,更要抓好整治,坚持短期效应与长期巩固相结合。”镇长吴疆告诉记者。“在此次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一是加大了市政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公安路、人民路北路、堰塘弯小区道路建设,做好新建道路的人行道铺贴、行道树栽植、路灯安装和雨污水管网铺设等。尤其注重快速度,高质量地做好客家民俗街的街面铺装,景观打造,力争今年10月1日全面开街。建成后的客家民俗街,其设计更加科学、风貌更加完美、品味更加高雅、客家风情更加浓厚,不仅会成为未来繁华的商贸街,而且会成为联系客家情谊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客家文化的载体,成为马鞍建筑的又一名片。同时,启动了朝堂路B段,永安路A段、中段,七星路A段、中段,泰安路建设。加快综合市场建设,并以该市场为平台,招引各类批发商家入驻,彰显马鞍商贸中心的地位。政府投入十余万元用于铺装破损人行道2000平方米、补植行道树350株、场镇新增果皮箱30个和垃圾池20处、新建和改造公厕4个等公益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对红军街古建筑和民居的修缮保护,前期投入近400万元风貌景观打造,使之成为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古建筑特色相结合的旅游景点。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按照统筹兼顾、分步推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分级负责,坚持专业指导、全面参与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记者在全县示范村琳琅村看见农户庭院干净整治、无乱堆乱放,住居实施了“五改”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宜人。四是马鞍镇党委政府不仅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在软环境上下了大功夫。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村(社区)分工负责,城管环卫统一监管”的要求。首先是整顿、规范车辆停放、商户经营秩序。镇上成立城管执法大队,由武装部长任队长,招聘下岗志愿兵5名,配备执法宣传车2台,公安、工商和建管所配合,联合执法。对城镇各街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重点整治马鞍车站、人民中路、南海路摩托车乱停乱放和违章拉客行为,确保主要街道车流、人流畅通,规范城区停车秩序;针对以前骑门经营、占道经营严重的现状,重点整治了转盘处、文化路口处夜市摊区和农贸市场门口水果摊位多年来以街为市的老大难问题,在车站横街规划了水果、小吃摊位,实行了座商归店,临时摊点入市。其次,强化卫生管理。镇上成立了环卫所,由3名镇干部担负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落实了22名保洁人员负责城镇日常保洁工作,实现了全日制保洁、垃圾日产日清目标。对全镇的所有街道、人行道、绿化树、路灯定时冲洗。加强了建设工地的管理,杜绝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进一步整治了城镇垃圾堆放点,增大了垃圾堆放点的存储能力。适时启动城镇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方案,目前已初步完成垃圾场选址,待环保、建设部门审批后,年底将建成一个占地30亩、投资120万元、日处理垃圾能力10吨,使用长达30年的全封闭垃圾填埋场。明年拟投资500万元,新建占地30亩的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

       建立长效机制  让马鞍成为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片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能搞“雨过地皮湿”式的突击,要让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就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形成一种常态。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一是建立了党委领导包街道、驻镇单位和机关干部包摊点的工作包干责任制度;二是与驻镇单位、城镇经营业户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定点、定时、定人打扫街道、市场、小区内的垃圾,同时各村委会同农村居民户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和责任书。三是建立环境卫生旬检查制度。政府定期组织驻镇单位负责人、老干部、老党员、老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责任片区、驻镇县级单位进行交叉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在转盘处的环境卫生整治公示栏内署名公布。对环境极差的单位和个人,在马鞍有线电视进行实名曝光,营造一种爱护环境光荣、不讲清洁卫生可耻的的正确舆论导向。四是建立机关干部、学生等每月大扫除制度,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力争用1―2年时间将马鞍打造成文明城镇、卫生城镇、生态园林城镇、环境优美城镇、平安和谐城镇,让马鞍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红色旅游名片。” 马鞍镇党委书记田景耀充满信心地笑着说。



    上一页:精心打造马鞍老街 下一页:免费开放一年接待游人超百万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